李志义
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,要“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”。大学生就业问题,很大程度上是供需结构性矛盾问题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、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供给质量,是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。
如何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?更新培养理念、改革培养模式与创新培养机制是三个关键。
更新培养理念:成果导向
“113”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包括:1个理念、1种模式和3化机制。其中,1个理念是成果导向(简称OBE)的人才培养理念。由于成果是由需求决定的,也称需求导向的培养理念。OBE由3个下位理念组成:即以学生为中心、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。
以学生为中心是OBE教学设计、实施和评价必须遵循的一个核心理念,体现了OBE人才培养理念的核心价值。要实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,必需实现以下三个转变:教学内容由“教什么”决定,转变为由“学什么”决定;教学方法由“怎么教”决定,转变为由“怎么学”决定;教学评价由“教得怎么样”决定,转变为由“学得怎么样”决定。
反向设计是OBE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一个核心理念。反向设计是从需求开始,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,再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,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。这样,需求既是教学设计的起点,又是教学实施的终点,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供需之间的契合度。
持续改进是OBE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一个核心理念。要建立一种具有“评价-反馈-改进”反复循环特征的持续改进机制,即: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,以保障其始终与内外部需求相符合;持续地改进毕业要求,以保障其始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;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,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相符合。
改革培养模式:构思-设计-实现-运行
“113”体系的“一种模式”指“构思-设计-实现-运行”(简称CDIO)模式。它提供了一种以 “职场环境”为背景培养人的科学的培养模式,所以特别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。如果说OBE告诉了做什么(按需求培养人)的话,CDIO告诉了怎么做(以“职场环境”为背景培养人),它规定了一整套课程开发、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的策略与方法,可以保证在教学设计、实施和评价中能够正确实现OBE理念。
CDIO的精髓可以概括为“3个一”:一个愿景、一个大纲、一个标准。CDIO愿景是:在产品、过程和系统的“构思-设计-实现-运行”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基础知识学习。这一愿景的要义是,工程教育不能脱离工程实践,强调的是学用结合、学以致用。CDIO大纲为所培养的工程人才列出了一系列包含知识、能力和态度的学习目标,是工程教育合理设计培养方案和综合评估系统的基础。它为实现CDIO愿景(OBE理念)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路径,也为OBE的反向设计提供了一套完整工具。CDIO标准给出了了保证学习者掌握工程方面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方法,系统地回答了专业培养理念、课程计划制定、设计-实现经验和实践场所、教与学的新方法、教师能力提升等一系列问题,并对CDIO的实施和评价做了系统的、全面的引导和规范,使得工程教育改革能具体化、可操作、可评价。CDIO虽然是针对工程教育开发的,但对其他领域的应用性人才培养同样适用。
创新培养机制:3化育人
“113”体系的“3化”育人机制指的是:协同化育人、家庭化培养和个性化指导。如果说OBE告诉做什么,CDIO告诉怎么做,那么“3化”机制告诉的是谁来做。这涉及学校、专业和老师三个层面。
学校层面要推进校企协同化育人,这是“3化”机制的第一个“化”。由学校与企业按照需求侧要求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,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构建课程体系,开发教材和更新教学内容,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。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培养过程和质量评价,广泛协同实施校企双元主体育人。这就解决了学校只管培养不管使用的现实问题。
专业层面要推进校家庭化培养,这是“3化”机制的第二个“化”。专业负责人是大家长,每位专业老师是小家长,每个专业就成为一个大家庭。这个大家庭不仅要管生源从何处来,还要管毕业生何处去;不仅要管老师教什么、怎么教、教得怎么样,还要管学生学什么、怎么学、学的怎么样。这就解决了专业只管老师不管学生的现实问题。
老师层面要推进校个性化指导,这是“3化”机制的第三个“化”。每位专业老师作为小家长“承包”几个学生作为自己的“孩子”,组成一个小家庭。在每一个小家庭里,家长老师不仅要指导自己“孩子”的学习,还要负责他们的一切,包括品德教育、日常行为、毕业分配等,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。这就解决了老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实问题。
“113”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,借鉴并发展了工程人才培养的OBE理念,引入了先进的CDIO培养模式,给出了实现OBE的最佳途径和有效工具;创新了3 化育人机制,从而解决了做什么、怎么做和谁来做的三个关键问题。“113”应用型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构建,是培养理念、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三方面集成创新的结果,必将有力地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